高能耗被口誅筆伐 電熱水器將何去何從?
過去20多年在我國的熱水器市場中,電熱水器的出現和發展無疑是行業重要的里程碑。如今電熱水器已經成為最成熟的熱水器產品,占據市場的半壁江山,銷量遠超其他三大品類(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和空氣能熱水器)。然而,在節能環保的大趨勢下,電熱水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高能耗被口誅筆伐,市場份額逐年萎縮。電熱水器行業的現狀如何,未來的出路又在哪里?
未來仍有很強競爭力
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影響,2014年1~8月電熱水器同比增長僅為6%,增速放緩。
2014年熱水器產業格局悄然改變,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影響,電熱水器整體增速放緩。據產業在線統計,2014年1~8月電熱水器銷售規模達1456萬臺(含出口),同比增長僅為6%。
從整體市場來看,1~8月電熱水器外銷的增幅為11.9%,高于內銷4.4%的增長,出口市場成為行業的主要拉動力。目前出口前三位地區分別是俄羅斯、印度和阿聯酋。俄羅斯地處嚴寒地帶,冬季寒冷漫長,熱水器的需求量大,而電熱水器不受氣溫的影響,使用方便,受到當地消費者歡迎。據海關統計,俄羅斯占據了我國電熱水器25.4%的出口市場份額;在印度,阿聯酋市場中,中國品牌技術成熟,物美價廉,逐漸取代了歐美日韓品牌的市場。由于受到歐盟禁售高能耗電熱水器的影響,電熱水器在歐洲市場持續低迷。
內銷市場不景氣主要受到下游需求不振和政策的雙重影響,今年房地產市場疲軟使電熱水器市場增長較去年收窄,新增需求減少。一、二線市場電熱水器作為必備的家用生活品已逐漸普及飽和,主要依靠舊產品的替換需求。當前國家政策的傾向對電熱水器也是極其不利的,越來越多的省市出臺了太陽能熱水器強制安裝政策;多地政府采購目錄也包含了太陽能、空氣能等新能源熱水器品類,但是卻將電熱水器拒之門外。
從競爭方面來看,目前電熱水器行業集中度較高,前十大熱水器品牌共占據70.9%的市場份額(按內銷量),海爾、美的和史密斯穩居前三,領軍企業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并且掌握著核心技術,而中小企業受限于低能耗的標準逐步遭到淘汰。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主流的電熱水器生產企業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加大了空氣能熱水器的研發和推廣宣傳,可見其對新能源產品關注度較高,這對電熱水器未來的發展也會產生影響。
綜合來看,2014年電熱水器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但是由于產品本身成熟度高,并具有舒適便捷的優勢,未來幾年依然有很強的競爭力。產業在線預計2014年全年電熱水器市場增幅達8.1%。
城鎮化締造新契機
城鎮化是未來一段時間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也將成為電熱水器發展的新契機。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當前的53.7%提升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36%達到45%左右,城鎮化是未來一段時間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將成為電熱水器發展的新契機。渠道下沉是未來電熱水器行業重要變革之一。
三、四級市場中消費者對物美價廉產品的認可度高,和其他品類的熱水器相比,太陽能熱水器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嚴重,空氣能熱水器價位較高,燃氣管網在偏遠地區的普及率偏低,而電熱水器價格便宜,安裝使用方便快捷,更具有競爭力。然而,三、四級市場普遍存在低價競爭的問題,中小企業的低端產品成為市場主流,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隨著一線品牌的深入和消費者品牌意識的覺醒,行業發展會更加規范有序。
安全高效成創新關鍵
高效能技術顛覆了業內對電熱水器“高能耗”的認知,開啟了節能新時代。
1987年電熱水器概念引入中國。隨著國內大家電品牌的進入和國外品牌的涌入,電熱水器在過去20年間技術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屢屢創新。從首次提出封閉式電熱水器的概念到水電分離技術的研發,再到漏電保護技術的應用及出水斷電技術和防電墻技術專利的申請突破,如今高效能技術顛覆了業內對電熱水器“高能耗”的認知。
歐盟禁用高能耗電熱水器政策的出臺和我國階梯電價的實施,在業內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并對熱效率的提升越發關注,領軍品牌在節能方面開始不遺余力地開展研究和開發,以應對熱水器行業的激烈競爭,使電熱水器獲得新生。
2014年美的電熱水器新品發布,首創Tech活水系統,智能進行內膽清洗預警提示,還能全自動控制,補充熱水不足;海爾電熱新品采用防火墻技術和斷電記憶技術,以及3D動態加熱技術,更高效節能安全;威博“無限熱水系列”采用聚能速熱技術,配置超1級能效,熱水輸出率高達95%,可以實現6倍增容,省電更省錢。從這些新品發布中不難發現,安全高效是未來電熱水器的技術發展關鍵。
此外,多能源集成熱水系統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太陽能和電熱水器,空氣能和電熱水器的組合方案已經在行業中初見端倪,前景可期。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的國情現狀,短期內電熱水器仍然是我國熱水器的主力軍,但是產業改革迫在眉睫,產品只有迎合節能環保的新趨勢,緊抓城鎮化機遇才能獲得持續發展。